266 第266章(第4页)


    石咏脚下一绊,险些摔跤,这下子更加尴尬,只能勉强挥手挥了挥算是道别,便从方家院门那里落荒而逃,直到回到自家院儿里才长舒一口气——心想,跟人打交道还是比跟器物打交道难得多啊!
    这跟人打交道的过程一直延续到饭桌上。
    石家人吃饭吃到一半,王氏带着五岁小儿石喻向石咏道谢:“咏哥儿,瞅着你但凡有些进项就想着家里,今儿又听你说以后要提携喻哥儿读书进学,我这心里,这心里……”
    王氏本是南方人,她与石大娘比起来,显得身量更小些,眉目更清秀些,说话声儿细巧,情感也含蓄内敛,总之一切都和石咏的娘是互补着来的。
    岂料到这时候,王氏竟也激动起来,低垂双目似要落泪。
    石大娘则伸手去拍着王氏的肩膀,轻声安慰。
    石咏则一本正经地开口:“二婶你这说话就见外了,俗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算什么俗话啊!
    “……喻哥儿还小,但他将来需要的花用,咱们大家都得上心,一一地准备起来。
    咱家一共这四口人,自己人不张罗,还谁给张罗?”
    听石咏说了这话,王氏更加低着头,轻轻地说:“咏哥儿,原谅你二婶,前些日子还总不信你,总觉着你是在……”
    她没好意思说,石咏哈哈一笑:“二婶总以为我又在败家是不?您放心,我再不是过去那个石咏了!”
    *
    一下子,一家人把话全说开,彼此都没了心结。
    一旦用过晚饭,石咏就收拾出自己屋里一张空桌,将那两爿铜镜碎片搁在桌面上。
    屋外有人敲门,听声儿该是方小雁过来还碗。
    石大娘去接了,方小雁在门口没口子地将石家的菜肴夸了一顿。
    然而石咏在屋里,盯着眼前两爿铜镜残片,即便此刻有个可爱小姑娘就立在屋门口说话,石咏也听不到了。
    他捡了一枝秃了一半的竹笔,小心翼翼地将铜镜表面的浮土一点点扫去,此刻便越发看得清楚,青绿色深深透入铜质当中,说明这面铜镜铸造的年代比他想得更加久远。
    可是仔细看镜面表面,却没有宋代时兴的磨蜡痕迹。
    ——难道,这面铜镜,比宋代更要久远?
    石咏心头不免有些激动——他手上这一件,就算是赝品,也要比此前那枚成窑的瓷碗要更有历史价值。
    他仔细将铜镜看过,当即定下了修复这面铜镜的方略——明日他会去请街口的铜匠李大树帮忙,将两爿镜身都用火焠一下,将表面杂质与铜锈都去除,然后再由他矫正镜面的水平度,最后制模,用失蜡法将铜镜的两爿铸在一起,最后打磨光洁,这面铜镜就算是修补好了。
    石咏在检查过铜镜的情形之后,反倒觉得那“风月宝鉴”
    四个篆字实在太过碍事,妨碍他给镜面找平。
    于是石咏取了一柄铁錾刀,找准最薄弱的一个焊点,轻轻一挑,“风”
    字就下来了。
    石咏如法炮制,将“风月宝鉴”
    四个字全部取下,丢在书桌旁。
    他倒没留神,那“风月宝鉴”
    四个篆字被取下之后没多久,好端端地放在桌面上,不久竟渐渐消失了。
    第二天起来,石咏早已经忘记了那四个字儿的事,他一出门就去找李大树。
    李大树就是上回指点石咏去琉璃厂的那个铜匠。
    对于石咏来说“李大树”
    和“李大叔”
    发音着实也差不多。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