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一根面上

因为韩国人的介入,这次申遗主题也毫无争议的确定了——那就将中国的传统面点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它们分别包括元宵、粽子、饺子、面条、包子、肉夹馍这几样中国的传统面食。

谭石一开始还建议加入苏州的面点和粤式的早点,但经过众人的商议,决定暂时缓一缓。

因为这两样是中国独有的,如果一起算入中国面点的话,以后无疑少了两样能申遗的东西。

一大早,众人就已经来到布置好的场地开始忙碌了,为了办好这次美食节,光是食材就采购了上百万,很多佐料和酱料美国没有,都是临时从国内调运过来的。

并且,这里的每一样面点、小吃、都经过刘芒的指导和大家反复的试吃,这才确定最终的口味,力求能一炮而红。

“若男,怎么样?来了多少人?”

刘芒一边巡视着三十几位中国厨师准备的摊位,一边问道。

“放心好了,场外已经有几百人在排队,今天不是周末,人少一点是很正常的。”

“嗯,有人来就行了,我相信这些美国人品尝了我们精心制作的面食后,随着口碑的传播,会越来越多的。”

“是啊,这些美国人因为天天吃面包的缘故,对面食远比米饭要热衷,中华的饺子、包子应该最能让他们接受的食物了。”

对此,李若男表示赞同。

“刘芒师傅,我们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可以叫那些人入场了吗?”

孔瑞明跑过来问道。

幸好,这次来美国的厨师们都是中国厨师中的精英,很多人不但热菜拿手,面点、凉菜也同样有涉猎,这才能够忙活开来。

“再等等,到点准时入场。”

刘芒掏出手机,看了看时间:“老孔,我们的人手够吗?要知道,除了制作面点的人手外,场内的秩序也需要人维持,这也是很关键的。”

“没问题,周老已经找了一家安保公司,场外的秩序由他们代劳,场内的由华人志愿者们完成。”

“好的,那我也去准备了。”

刘芒点点头,朝场地中央的那个平台上走去。

今天是美食节开幕的第一天,因为签证的关系,从国内请来的表演团队要明天才能到达美国,所以今天只有刘芒亲自上阵表演了。

为此刘芒想了好久,都没有确定要做什么,概应今天他制作的面点,除了要好吃外,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观赏性,这才能吸引别人的目光。

最后还是团队中的一个蜀地的川籍厨师提醒,看能不能做长寿面。

长寿面又称一根面,长久面等。

是宋、元、明、清时期蜀国黄龙溪古镇著名的特色传统名小吃。

黄龙溪地处平原,鹿溪河与锦江交汇穿镇而过,地肥水美,盛产小麦,每到逢年过节办喜事时,黄龙溪人就会用麦心粉制作一根面,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一根面,古时候没有机器,一般都是手工制作。

这种面的做法很特别,它是将面团揉搓成面条后,在盘中摆出盘龙状,然后隔着两三米的距离抛入开水锅中。

吃的时候和平常的面条也大不相同,因为它只有一根,口感也比平常的拉面要更加劲道和爽滑。

更特别的是,抛面入锅的做法动作夸张但极具表演性质,但同时也很考验一个厨师的眼力和手劲。

刘芒走到平台上,揭开一张不锈钢大圆盘上的白布。

盘中是一早就揉搓、发好的面条。

一根面的做工有些讲究。

首先是和面,面粉要用上好的,用60度的盐水来和面,和面要力度适中并多搓揉,揉至面团软硬恰好,拉扯有丝时最佳。

面和好后,要把大大的一团搓揉成细细的一根,把匀净的面环绕在一个大盘子里,期间还要不停的在面上擦上香油,防止面与面之间粘连。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