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
又过了两日。
包拯发现了一个细节,到刺史府向吕布禀报。
“臣发现刺客们穿的内裤,是用布条缠起来的,不像是中原人的穿戴。
据元直先生说,好像是北方的倭人。
由此可以推断,袁绍的嫌疑最大。
因为袁绍的地盘,距离倭人最近。”
“你说的是日本吧?”
“日本?”
包拯一额头的黑线。
吕布反应过来,说道:“好吧,是倭人。”
(注释:三国时代,倭人女王经常派使者到中原,访问各路诸侯。
学习汉人的衣食住行。
此后的数千年,穿戴都像汉服。
而且日本对三国的了解,要远远超过我们。
他们甚至认为,三国是他们的历史。
)
袁绍的北方,距离倭人的岛屿最近,勾结的可能性很大。
吕布同意这种说法,应道:“你不用再查了...。”
“啊?为何?”
“你已经查清楚了啊,背后主使者,便是袁绍。”
包拯苦笑道:“主公,这仅仅只是臣的猜测而已。
臣怕主公等急了,才来告诉主公的,等回去以后,还得寻找证据。”
“我相信自己的直觉。
袁绍强大后,可能有些坐不住了,但是又不敢直接来进犯,便先派刺客暗杀,如果得逞的话,便趁乱进攻。”
吕布分析道。
“可是...也不能凭直觉办案吧?”
包拯有些无语。
吕布懒得争辨,说道:“你想查就查吧。”
“呃...是。”
包拯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准备将案件一查到底。
吕布却已经坚持认定是袁绍,便懒得再关注案件的进展。
这一日。
吕布和曹性、宋宪,来到军事学院。
了解第三届毕业生的情况。
教室里,坐了七十多位学员。
除了杨林、伍天赐、伍云召、裴元庆、韩信、李靖以外,都是各军中表现最好的校尉和副将,或是文贤阁、武英殿中,表现突出、家世清白的寒门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