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通天塔之倾
语言在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语音和语义的失真。
有时候,传到最后会成为完全相反与对立的意思。
没有文字的时候,更容易误传。
我们自己说话和表达,有时候还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的情况呢。
何况传与他人乎?
如乐在给学生们讲述西方文化起源史。
在讲到“巴比伦”
时,他解释说巴比伦语“巴比伦”
是“神之门”
的意思。
而犹太希伯来语“巴比”
却是“变乱”
的意思。
学生们也都十分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同样的发音,却有相悖的意思呢?”
如乐解释道,一个是听者理解上的误解,比如断后,与旧裤一样。
也可能是表述不清晰,导致以讹传讹,比如三人成虎。
也可能是仅从自身考虑,没有考虑其他情况,比如小马过河。
还有可能是某人故意而为之,目的是为了避嫌和报复,比如巴比和巴别。
一个学生问道:“如老师,您能举个具体点儿的例子吗?”
“好”
,如乐打出几句话,“秦业始于清廉,秦可卿在宁之衅端始,秦钟乃贾玉日夜所盼。
(一切看似合理解释的言语,也许都是声东击西,诱人误解)。”
投射到学生们眼前。
“鄂批,你把眼前句子读一读。”
“秦(清)业始于清廉,秦(清)可卿(倾)在宁之衅(xing)端始,秦(清)钟(终)乃贾玉日夜所盼。”
同学们听着鄂批n,ng不分,把秦都读成qing。
也不知道是清,还是情。
真是巴比之混乱!
作者注:读者可查阅巴比塔相关资料。
犹太人的心情,也是期盼着巴比塔之倾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