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县令


    接到信的第二天,刘邦便领着二百多手下放弃山寨,出发直奔沛县而去。
    “二哥,”
    夏侯婴问道:“我们不叫上周围的人吗?”
    这几年来有不少人来投奔刘邦,部分还拖家带口,这些人没有什么战斗力;要是遇到曹参领着沛县的弓手来剿匪,妇孺当然更没法跟着刘邦、夏侯婴一起跑,所以刘邦就把这些人远远安置在周围,让他们在山里自行种地、打猎——这些人目标很小,刘邦才是郡守、县令指名道姓要拿的大盗。
    每次刘邦、夏侯婴带着身强力壮的兄弟们和郡里的捕盗队还有县里的弓手们在山里转上几天,那些老弱再自行躲一躲就能逃过一劫。
    当然,这些住户里也还有些青壮,夏侯婴明显是想把他们都带上以壮声势。
    “带他们有什么用?”
    刘邦摇摇头:“你们这些都是无牵无挂的,他们还有父母妻儿要养,万一县令变脸,出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对他们的父母妻儿交代呢?”
    “那要是县令看我们人少,结果变卦了怎么办?”
    夏侯婴质问道。
    “跑呗,”
    刘邦不假思索地说道:“这么多年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人少没什么不好,说不定人多反倒会让县令、主吏他们紧张,人少还跑得快呢。”
    “不会的,不会的。”
    樊哙在边上安慰道:“主吏和狱掾都答应了,绝对不会翻脸的。”
    “要是翻脸了呢?”
    夏侯婴瞪了樊哙一眼。
    “那你们就跑呗,”
    樊哙马上转回了话题:“但即使真到了这一步,狱掾也保证了不会派马兵追你们。”
    “那你呢?”
    夏侯婴又狠狠地瞪了樊哙一眼,刘邦知道二当家一直觉得樊哙不够义气,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樊哙和他关系很亲密,但刘邦弃官逃走了,樊哙却不跟着落草。
    “我当然不跑了,”
    樊哙惊讶地说道:“我还有生意呐。”
    “好了,”
    刘邦阻止两个人继续斗嘴,他知道樊哙虽然没跟着自己跑,但给自己下狱的老父送过吃食:“专心走路,老说话会累得快的,我们还有很长的路呢。”
    出山后又走了很久,刘邦突发感慨:“我虽然丢了官,但放了一百多人,这几年来,投奔我的也有上千人,连同他们家小有数千之众,大部分都活了下来,人生一世,活命数千,应该算是很有成绩了吧。”
    刘邦刚感慨完,就听到前面有人大声报警:“有马来了!”
    闻言刘邦周围的人无不变色,他们已经离开山很远了,要是在这里碰上捕盗队,那落在后面的肯定是活不了。
    紧接着又有新的消息传来,前面负责侦查的报告说:“大约十骑。”
    “可以一战。”
    刘邦迅速得出的结论,命令夏侯婴带领壮士布阵:“我们这边有二百多人,若是只有十骑我们说不定能顶住,只要他们后面没有弓手跟来就行。”
    给部下们打完气,看到还有不少人脸色发白,刘邦又宽慰道:“再说这可能是县令的使者。”
    “对,对,一听是使者。”
    樊哙没有什么信心地说道。
    但是使者哪有一口气派十个的,刘邦心里也知道这不可能,自己可没有这么大面子。
    这时夏侯婴已经举起最长的一根木茅,他就是靠着这一把气力当上刘邦团伙二当家的,他在站在最前斜眼看着樊哙:“你要不要先站到一边去?”
    樊哙犹豫着没吭声,刘邦就对他说道:“去吧,你先站边上去,要是我没跑了,记得去照顾我父亲。”
    “这是哪里话,你么肯定不会打起来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