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秘议


    刘邦听到张良的话,随即就命令所有的卫士都离开,而且不许在附近逗留。
    可是郦食其和陈平并没有被刘邦请出去,刘邦虽然很重视张良的意见,但也不能公然地漠视其他的重要谋士。
    见状张良也没有坚持,他知道就算自己说服了刘邦,至少郦食其会来询问理由,那时刘邦也肯定会告诉后者,他只是在开口前补充了一声:“臣说的不可外传。”
    “这个自然,”
    刘邦替郦食其和陈平保证道:“不会有人说出去的。”
    刚才张良接连数了八条理由,前面的几条,刘邦听着没什么意思,而且颇有重复之嫌,唯一对他有所触动的就是最后一条: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豪杰必定各自归国侍奉王室,不会再继续追随刘邦。
    “臣认为关键就是第八不可。”
    张良再次开口的时候,果然不提前面那些凑数的东西。
    “可现在楚强汉弱,要想打败项羽,孤就得奖赏壮士。”
    刘邦立刻说道,张良说的固然有道理,但刘邦自问单挑项羽的胜算不大,所以分封乃是势在必行。
    “分封是需要的,但绝对不能封六国之后。”
    张良图穷匕首见,终于说出了自己反对的核心。
    “不封六国之后,难道天下豪杰就不会归国侍奉王室了吗?”
    刘邦反问道。
    “绝对不会像对六国之后那样死心塌地,”
    张良急切地说道:“六国之后获立,这几个诸侯国就会变得非常坚固,大王需要分封来击败项羽,但臣怀疑的是,需要不需要分封这么多个如此强大的诸侯国来击败项羽。”
    郦食其和陈平都是脸色一变,张良这个说法倒是颇有意思,值得一番思量。
    “郦先生、陈将军想必认为,这次彭城之败是因为这些诸侯与大王不一条心,所以只要换一些大王的亲信,就能同心协力地帮大王攻打项羽了。
    可臣不以为然,臣敢说,任何人坐上了诸侯的位置,就一定会在楚汉之间左右逢源;哪怕是曹参、萧何,或是周苛、夏侯婴,只要身为诸侯,就会变得和魏豹、赵歇他们没什么不同。”
    张良用斩钉截铁的口气说道,他接着向陈平扫了一眼:“臣还敢说,只要陈将军成为魏相,就会和周市一样。”
    刘邦收起了不耐烦之色,郑重地看着张良,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臣敢问殿下,是不是殿下觉得如果扶持熊氏重新成为楚王,就能够报答楚怀王?”
    张良问完刘邦,又问陈平:“陈将军是不是一想到魏氏复国,就会生出立刻去投奔的念头?良也是一样,如果不是现在韩王乃是庶出,名不正言不顺,还投靠了项羽,良都可能弃了大王归国——若是先王还在的话,臣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来为大王效力的。”
    刘邦和陈平都忍不住微微点头,六国王室的号召力确实是深入人心。
    “项羽为什么千方百计地要削弱六国王室的后人?”
    张良看着刘邦,大声问道。
    闻言刘邦一惊:“为了方便日后剪除。”
    “正是如此,”
    张良拍手道:“项羽封了一些六国将领为王,就是为了帮他动摇各个王室的根基。
    这些王侯是项羽封的,而对于王室之后,项羽不能用封这个字,只能是立。
    这些没有根基的王侯,将来好剪除得多,殿下虽然痛恨项羽,但他计谋深远,不可不细细思量。”
    刘邦忍不住点头道:“说的不错。”
    “臣刚才说过,任何人只要坐上诸侯之位,就自然会先考虑自己的封国,而不是汉国的兴亡,大王必须要做好时刻与他们翻脸的准备。
    而六国王室之后根深蒂固,剪除起来太不容易了,臣以为断不可取。”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